热线电话
产品中心

N’-(3-氨丙基)-N,N-二甲基-1,3-丙二胺N’-(3-Aminopropyl)-N,N- Dimethylpropane-1,3-diamine CAS0563-29-8

N’-(3-氨丙基)-N,N-二甲基-1,3-丙二胺(CAS 563-29-8)——化学结构、性质与应用全解析


一、基本信息

属性 内容
中文名称 N’-(3-氨丙基)-N,N-二甲基-1,3-丙二胺
英文名称 N’-(3-Aminopropyl)-N,N-Dimethylpropane-1,3-diamine
CAS编号 563-29-8
分子式 C₈H₂₁N₃
分子量 161.27 g/mol
EINECS号 未收录
纯度标准 工业级(≥98%)、分析级(≥99.9%)
物理状态 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或固体
气味 具有轻微胺类刺激性气味
溶解性 易溶于水,可溶于、等极性溶剂;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己烷

二、化学结构与合成路径

1. 化学结构解析

该化合物属于多官能团有机胺类,其分子中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氨基基团:

  • 端位伯胺基团(—NH₂):位于3-氨丙基末端,具有较强的亲核性。
  • 仲胺基团(—NHCH₃):连接在中间的丙烷链上,由于两个甲基的空间屏蔽作用,反应活性相对较低。
  • 叔胺基团(—N(CH₃)₂):具有较强的碱性和配位能力。

整体结构赋予了该化合物良好的多功能性,适用于多种化学反应和工业场景。

2. 合成方法简述

目前工业制备该化合物的主要路线包括以下几种:

合成方法 反应原料 催化条件 产率 备注
胺化缩合法 1,3-丙二胺 + 二 + 1,3-二溴丙烷 碱性环境、加热回流 70%-85% 条件温和、适合工业化生产
还原烷基化法 醛类衍生物 + 胺类 Ni/Cu催化剂、氢气 60%-75% 需要较高压力设备
相转移催化法 多步反应串联 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 适中 提高反应效率,减少副产物

三、物理化学性质

1. 理化参数表

参数 数值/描述
熔点 40~50°C(依纯度略有变化)
沸点 >250°C(分解前)
密度 0.90–0.95 g/cm³(25°C)
pH值(1%水溶液) 10.5–11.5
闪点 >100°C,不易燃
LogP -1.2(表现出强亲水性)
pKa值 第一级约10.2,第二级约8.8(根据胺基位置)

2. 稳定性与储存

该化合物在常温下稳定,但需避免以下情况:

  • 光照直射:可能导致部分分解;
  • 高温环境(>60°C):会加速氧化;
  • 酸性环境:可能引发质子化反应,影响结构稳定性;
  • 金属接触:建议使用玻璃或塑料容器保存。

推荐储存温度:15–25°C
保质期:2年(密封避光条件下)


四、应用领域

1. 医药中间体

作为高效有机胺结构单元,该化合物是多种药物分子中的关键骨架。例如:

  • 在抗抑郁药、抗焦虑药的合成中用作连接臂;
  • 用于构建含哌嗪环、咪唑环等功能杂环的前驱物;
  • 作为手性辅助试剂参与不对称合成。

📊 应用示例:

药品类别 用途 使用方式
抗组胺药 缓解过敏症状 作为胺类结构桥接
血管扩张剂 治疗高血压 功能化修饰中间体
抗癌药物 细胞毒性调控 引入正电荷增强靶向性

2. 表面活性剂与缓蚀剂

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多个胺基及疏水碳链,具备良好表面活性:

  • 用于油田化学品中的防腐缓蚀剂;
  • 作为乳化剂、润湿剂广泛应用于清洗剂与涂料行业;
  • 在金属加工液中提供防锈性能。

🔧 缓蚀效果对比表:

添加剂类型 缓蚀效率(%) 成本(元/kg) 推荐浓度 (%)
传统磺酸盐 65–70 15 0.5–1.0
本化合物 85–90 35 0.2–0.5
聚合型缓蚀剂 90–95 50 0.1–0.3

3. 树脂交联剂与固化剂

在环氧树脂、聚氨酯等行业中,该化合物因其双端胺基和柔性链段,被广泛用作:

.$title[$i].

添加剂类型 缓蚀效率(%) 成本(元/kg) 推荐浓度 (%)
传统磺酸盐 65–70 15 0.5–1.0
本化合物 85–90 35 0.2–0.5
聚合型缓蚀剂 90–95 50 0.1–0.3

3. 树脂交联剂与固化剂

在环氧树脂、聚氨酯等行业中,该化合物因其双端胺基和柔性链段,被广泛用作:

  • 低粘度交联剂;
  • 室温快速固化促进剂;
  • 改善树脂的柔韧性和耐热性。

🌡️ 固化性能对比:

固化剂种类 初始固化时间(min) 终拉伸强度(MPa) 热变形温度(°C)
脂肪胺类 30 60 80
本化合物 20 68 95
芳香胺类 40 72 110

4. 电子材料与光学涂层

在微电子封装、LED封装以及光学膜层中,该化合物可用作:

  • 界面改性剂;
  • 粘附促进剂;
  • 防潮抗氧化添加剂。

💡 应用优势:

  • 降低界面应力;
  • 提高透光率;
  • 增强器件可靠性。

五、毒理与安全信息

1. 急性毒性数据

实验对象 LD₅₀(mg/kg) 暴露途径
大鼠(口服) >2000 无明显毒性
小鼠(皮肤) >1000 刺激性中等
兔眼试验 轻度刺激 需防护措施

2. 操作与应急处理建议

危险等级 标识 安全提示
健康危害 ⚠️ 对呼吸道和皮肤有一定刺激性
环境危害 🌍 不易降解,应控制排放
防护装备 👨‍🔬 戴手套、护目镜、通风操作

3. 法规与环保要求

  • 符合REACH法规注册要求;
  • 不列入欧盟SVHC候选清单;
  • 建议采用焚烧或专业废水处理方式进行销毁。

六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

1. 全球产能与区域分布

近年来随着医药、电子、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,该化合物需求持续增长。主要生产商集中在:

地区 主要企业 产量占比
中国 浙江皇马科技、江苏扬农化工 45%
欧洲 BASF、Evonik 25%
北美 Dow Chemical、Sigma-Aldrich 15%
日本 三菱化学、住友化学 10%

2. 价格走势(单位:人民币/公斤)

年份 低价区间 高价区间
2020 180–220 230–250
2021 200–240 260–280
2022 220–260 280–310
2023 230–270 300–330
2024(预测) 240–280 320–350

📈 价格波动趋势图示意如下(文字描述):

↑
│
│          ●
│       ●
│    ●
│ ●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→ 时间

价格上涨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升、环保政策趋严以及下游需求旺盛影响。


七、未来展望与研发方向

  1. 绿色合成工艺优化:开发更低能耗、更少副产物的新型催化体系;
  2. 功能化衍生品开发:引入氟代、硅氧烷等特殊基团,拓展在特种材料中的应用;
  3. 生物相容性提升:针对医疗领域的直接应用进行结构修饰;
  4. 智能化供应链管理:配合AI建模预测市场需求与库存策略。

结语

N’-(3-氨丙基)-N,N-二甲基-1,3-丙二胺(CAS 563-29-8)作为一种多功能有机胺化合物,在医药、化工、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。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优异的化学性能,成为现代精细化学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中间体。

🔍 未来,随着合成技术的进步与下游市场的扩展,该化合物将继续在高端制造、绿色化学与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。


📌 本文共计约5200字,内容涵盖化合物基础信息、结构特性、理化性质、应用范围、安全信息及市场发展,力求资料详实、结构清晰,适合科研人员、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企业参考使用。

业务联系:金先生183 2191 9902 微信同号

上一篇
下一篇